机床数控系统的发展趋势正如火山爆发般猛烈引领着工业革命的新篇章其核心技术Can协议解析宛若神秘之门每
从1952年第一台数控机床在美国问世,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计算机数控(CNC)技术自70年代中期出现以来,已经历经了20多年的发展,其成熟程度日益提高。特别是近几年来微型计算机、微电子工业及电力电子工业的飞速发展,使得微型计算机与CNC技术紧密结合,为开发和生产CNC系统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随着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自动化装备生产厂掌握了开发和制造CNC系统的能力,现在几乎每个工业发达国家都拥有自己的数控设备生产厂,这些厂家能够满足各自国家对数控机床及其他机械装备所需的数控系统。
当代数控技术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广泛应用微型计算资源
近年来个人计算机(PC)的硬件结构做得非常小,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高速发展,使得主CPU运行速度大幅提升,同时存储器容量也大增且体积小化。在软件方面,操作系统如Windows的应用使得PC操作更为简便直观,而CAD/CAM软件大量向PC移植,加上PC开放性吸引大量专业人士投入到软件开发中,使得PC软硬件资源极为丰富。因此,更好地利用这些资源成为各国数控设备生产厂发展CNC系统的一个重要方法。
小型化以适应机电一体化要求
随着微电子技术不断进步,大规模集成电路集成度提高、体积缩小,通过表面安装工艺实现三维立体装配,将整个CNC装置做得非常小,以适应机械制造业追求高效率、高精度的一体化需求。日本三菱公司推出的普及型MELDAS 50系列及实用型520A系列采用32位RISC微处理器,小巧至极,并且功能有所提升。
改善人机接口,便于用户使用
为了使操作者能轻松掌握数控机床操作,数控设备生产厂努力改善人机接口,使编程更加简单,用对话方式让用户使用更加方便,如西班牙FAGOR公司8050系列采用交互式编辑程序指导系统,让编程变得简单易行。此外,一些产品还允许用户根据零件加工需求选择加工程序输入图形数据,即可实现半自动或全自动加工。
提高产品成套性
一个优秀的数控系统不仅要考虑单个环节,还需要确保所有环节之间良好的匹配,以此获得最佳效果。例如,日本FANUC公司经济型O-TD、O-MD CNC装置与其相匹配的αC系列伺服电动机构系,以及德国SIEMENS公司SINUMERIK 840D主控制组件,都注重产品成套性,为用户提供完整解决方案。
研究智能类型号码控制系统
早在80年代初就开始研究智能类型号码控制(AI-CNC)技术,如FANUC FS15 系列,就运用专家知识库进行故障诊断。而最近,一些企业正在开展针对21世纪的问题——智能制造体系(IMS),将人类经验无缝融入到生产过程中去。这一点显示出未来数字控制领域将会更加依赖于先进的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以提高效率和质量。
根据市场需求研发适销对路产品
除了追求高新科技之外,对市场需求灵敏响应也是现代数字控制行业的一个重要趋势。我国作为一个快速增长中的国家,对经济型数字控制产品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因此研发性能优良且价格合理的数字控制产品是很关键的一步。